(一)专业综合信息
1. 专业历史:2012年,外国语学院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截至2024年,商务英语专业已有九届毕业生。
2. 建设成果
·排名情况: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排名69,全省第3。
·平台与团队:2023年,立项建设校级现代产业学院示范项目“智能语言产业学院”,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与智能语言产业学院的深度实践融合。
·专业荣誉:2022年商务英语专业立项建设“校级一流专业”。
3. 优秀教学成果
·课程建设:《国际商务谈判》、《商务口译》和《商务英语视听说3》立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材建设:《商务英语函电》立项建设“十二五规划教材”;培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城融合、中外融汇、多维融通——地方高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地方高校“一核三融”校城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改革项目:
2019年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
2022年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跨境电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2024年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商务英语综合素养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四川省2024-202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 “AI+外语教学体系的重塑与重建”
(二)师资条件
1.学历与职称结构:本专业专任教师共12名,学历分布(博士占比33.3%);职称结构(高级职称占比16.7%,教师海外留学或教学经历占比100%)。
2.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在本专业专任教师中的占比为25%;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任课教师培训、全国高等院校外语外贸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等。
3.授课情况:教授/副教授授课率达到100%
(三)人才培养质量
1. 学生就业情况:近三年就业率均为95%以上。
就业岗位包括宁德时代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字节跳动、丹马士环球物流(上海)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和教育业成都外国语学校。
2. 考研情况:
近三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考研率及考研质量稳步,考取名校研究生人数增加,包括国内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留学包括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泰国清迈大学等。
3. 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团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赛事,佳绩连连:
l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l“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银奖
l“长江杯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 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
l“高教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
l“高教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总决赛)三等奖。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1. 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立足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等发展战略,紧扣国际化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多语种语言服务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英语语言能力与商务知识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以“产-教-城”深度融合为驱动,致力于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协同发展,依托与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等共建的“智能语言产业学院”,创新产教融合范式,强化学生在国际商务、跨境电商等涉外领域的实战能力。通过实现外语学科建设与区域/城市产业布局、对外经贸的精准对接、学术研究与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全面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和区域/城市国际化进程,为区域和城市发展持续输送高水平语言服务人才。
本专业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突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推进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借助跨学科对外传播平台“世界青年非遗外交基地”,将外语、非遗与跨境电商相结合,打造非遗文化传播的“文化+跨界”新模式,系统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与创新思维。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既能胜任国际贸易实务,又能在非遗文化国际传播中展现文化自信。
2. 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
1.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2具有家国情怀、公益意识、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具有文化自信,能够传承创新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科知识:
2.1具备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2了解本专业及相关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跨学科知识储备;
2.3掌握人文社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应用能力:
3.1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复杂问题;
3.2提出相应对策或方案,并对对策和方案可能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4.创新能力:
4.1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能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组织开展调查和研究;
4.2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形成个人判断、见解或对策。
5.信息能力:
5.1掌握应用现代技术检索文献和查询资料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5.2能够熟练使用相关信息软件、技术和工具获取、分析相关信息。
6.沟通表达:
6.1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文字,逻辑清晰地进行表达,能够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6.2具备按国际惯例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管理和翻译等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国际商务实践活动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7.团队合作:
7.1注重团队协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7.2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8.国际视野:
8.1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了解国际动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全球重大问题,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8.2具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
9.学习发展:
9.1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9.2主动提升自己,适应社会和个人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