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沟通世界 | 桥通四海,文明互鉴

作者:时间:2025-04-14 18:41浏览:字体:

本网消息(文/杨子涵)为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培养包容与共情的视野,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和2023级英语专业的赵宇顺、何风清、毛亚菲、王靖雯、李金山、杨子涵等6位同学在李玲老师带领下,于4月2日走进成都大学附属小学为小学生们开展国际理解课程。

一年级四班的同学们迎来了一节特别的国际理解课程。本次课程以“走进格鲁吉亚”为主题。来自成都大学英语专业大三的赵宇顺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带领小朋友们领略了这个高加索地区国家的独特文化。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和趣味故事,向同学们介绍了格鲁吉亚的地理位置、传统服饰、特色美食以及著名的葡萄酒文化。此外,课程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小朋友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异国文化的奇思妙想。

在欧洲板块,外国语学院2023级英语专业的学子毛亚菲以”探秘西班牙”为主题,带领二年级1班的同学们沉浸式感受这个热情奔放的欧洲国度。课堂开始,一段由西班牙语配音的动画短片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随后,以地图为媒介,让学生们清晰了解了这个国家大陆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交织的独特气候格局,还展示了各种丰富自然景观的图片。在游戏环节,小老师用充满活力和节奏感的西班牙斗牛曲为背景音乐,让同学们进行击鼓传花小游戏,课堂氛围瞬间变得热烈起来,所有同学都展现出了对跨文化探究的浓厚兴趣,这也正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精髓所在。

来自成都大学22级英语3班的何风清,以“丹麦——童话王国的幸福密码”为线索,和同学们分享丹麦王国的独特魅力。小何老师先播放一则童话故事视频,引出童话大师安徒生及其祖国丹麦。随后介绍丹麦概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主要城市,以及国旗、首都和地标建筑。同学们纷纷沉浸在丹麦港口、小美人鱼雕塑、蒂沃利公园的美景中,对这个国家充满好奇。围绕“童话王国”,小何老师用一个视频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经历。通过紧扣“幸福密码”,小何老师讲起丹麦“自行车王国”的名号,以及它成为全球幸福指数最高国家之一的缘由。同学们从中了解到丹麦公民强烈的环保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以及丹麦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王靖雯同学为二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带来了围绕“俄罗斯”展开的一次分享,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让同学们了解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的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历史背景、传统节日。从《钟表之歌》到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从普希金的诗歌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学生们不仅领略了俄罗斯的自然风光,还深入了解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王靖雯同学通过对比俄罗斯和中国的不同,让同学们了解到什么是“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打破同学们对于世界文化的认识。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堂课让他们对俄罗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探索世界其他文化的兴趣。

23级英语3班的李金山同学,走进教室和一年级五班的同学们一同揭开爱尔兰这个神秘国度的面纱,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尔兰奇幻之旅”。李老师围绕“爱尔兰——当神话成为自然的说明书”这一主题,开始深入讲解。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他讲述了报丧女妖和海豹人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入了神,了解到在爱尔兰的阴雨和绿色背后隐藏的故事。在讲到地貌与英雄叙事时,小李老师展示了巨人堤道的图片,那些规则的六边形石柱让同学们惊叹不已。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感受到了神话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小李老师还分享了幽灵故事的“历史基因”。最后,小老师还介绍了永生之地提尔纳诺的故事,其映射了爱尔兰作为岛国的孤独感,以及殖民创伤带来的文化身份消逝。小李老师借此引导同学们思考,真正的永恒存在于流动的记忆与土地上。课程结束时,小李老师鼓励同学们像文化解码者一样,从神话故事中去发现人类的恐惧、渴望与观察。

在亚洲板块,23级英语1班的杨子涵同学以一个视频引入对叙利亚的介绍,视频中,战火纷飞,激烈交火致使炮弹四处横飞,许多无辜儿童也深受战争之害。随后,详细学习了叙利亚的地理位置,国旗,国徽,这些为同学们了解叙利亚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也掌握了叙利亚的基本信息。随后,让同学们用画图的方式体验了当地的传统艺术,感受艺术氛围。还介绍了叙利亚的节日如大马士革玫瑰节等节日及大马士革古城,帕尔米拉古城等遗址,了解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叙利亚的历史和宗教文化,增强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不仅仅是一次文化的传递,更是一次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深入,能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敏感度。

课堂上,不同文明的对话化作跨越山海的桥梁,多元文化的碰撞点亮理解的明灯。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远航。当理解成为跨越边界的语言,当尊重化作文明对话的底色,未来的全球化浪潮中将涌动更多包容与智慧。

(审稿 许庆荣 杨蓓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