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文/陈锦秀)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为助力中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我校与十陵中学携手开展了国际理解教学活动。2025年3月5日,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三班的三名同学在李玲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十陵中学开启了本学期第一周的国际理解教学活动。陈锦秀、何清凤、兰萍英三位同学分别负责美洲、欧洲、亚洲板块的讲解。
在美洲板块,本次课程聚焦于哥斯达黎加。授课伊始,小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该国的国家概况,为同学们搭建起一个基本框架。随后,课程围绕自然生态保护这一主题展开,主要从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野生动物以及生态旅游业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课堂上,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异国文化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激发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在讲解野生动物时,小老师积极与同学们互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动物和游客,在对话过程中加深对动物的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小老师通过视频、PPT展示,以及小故事讲解和小游戏等形式,使课堂氛围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并发表见解。课程结束时,同学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存。

在欧洲板块,本次课程聚焦于北欧国家丹麦。小老师以“丹麦——童话王国和幸福密码”为主线,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丹麦的地理位置、人口、主要城市以及国旗、首都和地标性建筑等基本情况。随后,以童话王国为切入点,深入介绍了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通过播放视频,同学们了解了安徒生的生平和经历,对他的人生轨迹和职业选择产生了浓厚兴趣,认识到人生有多种可能性,选择至关重要。最后,以幸福密码为主题,介绍了丹麦作为自行车王国以及全球幸福指数最高国家之一的由来,引导同学们了解丹麦公民高度的环保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丹麦的终身学习教育理念,鼓励同学们发现学习的乐趣,朝着终身学习的目标迈进。

在亚洲板块,课程以尼泊尔为主题。小老师在课前广泛收集了尼泊尔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资料。课程内容涵盖尼泊尔的地理位置、国旗国歌的象征意义、国徽图腾的文化内涵、独特婚姻习俗以及著名旅游景点等。通过PPT展示、互动问答和小游戏等形式,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十陵中学的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他们积极提问、与讲师互动,并在一些议题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种积极的互动不仅让课堂氛围活跃,更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效率。小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用深入浅出的解释让复杂概念变得简单易懂,以富有感染力的演讲激发学生思考。本次课程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尼泊尔的文化和历史,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融入国际元素,激发跨文化交流兴趣,培养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本周课程的实践,我校师生受益匪浅。同学们将理论付诸实践,深入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获得了宝贵的教学反馈。同时,他们亲身感受课堂氛围,学会了如何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这次课程实践将成为小组成员们无比珍贵的教学经历。
(审稿 许庆荣 杨蓓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