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文字/林青 编辑/唐敏莉)外国语学院以“产-教-城”融合为核心,深化外语教育教学改革,聚焦泰语专业,推动外语学科与地区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学院致力于培养“跨文化、宽领域、精外语、有特长”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尤其注重泰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与实践能力,为中泰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新文科背景下,学院着力提升外语教育教学内涵建设,推动泰语专业人才培养迈向新高度。
产教融合:构建产业翻译实践新生态
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师生深度参与泰国官方机构主办的旅游路演活动,将课堂理论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展现了卓越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在“泰国普吉岛中国路演-成都站”与“泰国芭堤雅中国路演-成都站”活动中,师生团队为双方提供了精准的口译服务,助力旅游产品合作与推广,吸引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这一成功案例彰显了“产教融合”模式在翻译服务领域的创新价值。


城教共建:赋能外语人才服务城市新发展
外国语学院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地方发展的动力。学院通过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推动外语人才服务城市发展。泰语系代表张茂栏等学生参与了2024汇智环球旅展的翻译工作,为泰国酒店项目的商务洽谈提供了语言支持,促成了多项合作协议的达成。通过这些实战项目,学生不仅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还深刻理解了多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与合作。此外,学院的骨干教师唐敏莉和林艺佳在2024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及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提供同声传译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外语人才在国际交流中的价值,展示了成都大学泰语专业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导游人才培优订单班:深化跨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四川省旅游景区管理协会与童蒙雅正文旅集团的支持下,泰语系主任唐敏莉与泰教林青参与“新时代导游人才培优订单班建设”圆桌论坛。针对中泰建交50周年背景下泰语导游人才紧缺的现状,论坛探讨了“国际导游人才培优订单班”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定向培养,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对接的机会,助力四川省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标驱动:优化外语人才就业新路径
外国语学院始终把学生的职业发展放在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学院通过参与国内外重要活动与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助力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中积累经验并提升综合素质。泰语专业学生邹宇薇为来自泰国清迈府的副府尹团队提供翻译服务,不仅展示了扎实的泰语能力,也体现了学院在推动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中的坚定决心。培养学生实习及就业方向广,泰王国驻成都领事馆实习、川内涉泰业务导游计调、中铁集团在泰高铁建设工程师及法务等,这些实践机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职业发展平台,也进一步验证了“产-教-城融合”模式的成功应用。通过与实际企业的对接,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能力,还能更深入地了解行业需求,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外国语学院通过“产-教-城”融合模式,推动泰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地区服务体系的深度结合。师生在各类国际活动中的卓越表现,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也为中泰文化交流与城市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外语人才,为中泰友好关系与区域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审核/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