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城”融合赋能外语人才培养 —重构课程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

作者:时间:2024-12-30 12:46浏览:字体:

(本网消息 文/周怡乔)外国语学院持续深化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产-教-城”融合赋能应用型城市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深化产教与城市融合,服务城市发展,推动外语学科建设与城市产业布局相衔接、学术研究与市场主体需求相促进,积极探索和实践“跨文化、宽领域、精外语、有特长,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路径,着力推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育教学内涵建设迈上新台阶。


重构课程实践

外国语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的“人工智能语言服务与翻译技术”微专业,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打造课程群,包括《人工智能导论》,《翻译术语管理与标准化》,《产品思维》和《国际传播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等课程。其中,《产品思维》由外国语学院与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旨在通过实战案例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进行产品营销的能力;而《国际传播视角下的翻译策略》课程由学院“双师型“骨干教师授课,帮助学生从多重视角理解国际传播模式,提升翻译实践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将重塑语言服务行业的服务内容与模式,新技术赋能的国际传播类人才、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将备受青睐,他们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素养,为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重构科研实践


成都大学“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新时代外国语学院教师发展分中心协同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会,致力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分阶段推出教师教学科研创新成果风采展示活动。旨在彰显外国语学院教师发展分中心所秉持的“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目标驱动、多元评价“发展战略。为学院教师提供交流互鉴的平台,赋能学生成长、服务教师发展。



系列科研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推动了不同研究方向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增进了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信心。同时,让与会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重要性,也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灵感和动力。


重构社会实践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不断探索校城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强化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协作发展的过程中,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积极彰显成大外院的力量。为此,与四川大学出版社、语言桥公司、语言家公司、新华文轩集团、成都“通译”翻译公司、成都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12月,成都翻译协会表彰了成大外院为2024年度优秀单位。成都市翻译协会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译协的直属团体会员单位,致力于促进对外交流、推动城市国际化、开展翻译研究与学术交流、培养翻译人才及维护翻译工作者权益,为成都市乃至全国的翻译事业提供支持。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资源互补和协作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并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成都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举行了党建共建座谈会暨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代表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产教研融合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26C67

(审稿 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