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举办的非遗研学行活动在新都锦门天府非遗传承体验中心顺利举行。活动共有来自11个学院的30余名同学参加。
这次的非遗研学前往了中西部地区唯一以丝绸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锦门,这是一座仿老成都传统经典建筑而建的丝绸文化小镇。小镇景色优美,漫步在其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民国风派与当今潮流的融合。


进入体验中心,新繁棕编、蜀绣、蜀锦、漆艺、银花丝、空灵鼓、蒲砚等非遗物品,琳琅满目。竹编龙风,栩栩如生;针绣国宝,活灵活现。无不让人兴叹,感慨匠人手艺之妙。

来到本次体验非遗——捏面人,它源于汉代,历史悠久,从用于祭祀到演变为食品,再到演变为工艺品,这项我们儿时记忆的“街头手艺”,在现代成为非遗后不断创新发展。为了大力弘扬捏面人,锦门景区特聘廖老师为同学讲解。廖老师一家世代为面塑艺人,一直以传承和保护捏面人这项非遗为傲。她以捏时尚潮流月挂狗为例,让同学们逐步学习,在实践中领略到了非遗手艺之美。

同学们各现神通,分分个显创性,捏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无比的作品。

本次活动特邀嘉宾安卓玛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体验制作面人作品,并用英语介绍非遗文化,鼓励大家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做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希望大家learning with learning by doing(知行合一),在自身行动上感受非遗之美!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成功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捏面人作品,还感触颇深。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心得体会与作品展示。
外国语学院张同学:第一次接触面人制作,对这种用面粉等简单材料就能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形象的技艺感到很新奇。看着一团普通的面团在手中逐渐变成可爱的小动物,感觉充满了趣味。同时体验面人也能让我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到这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会有一种与历史和文化相连的特殊感受。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和传承这种文化,为保护和延续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张同学:明年就要毕业了,很高兴突发奇想参加了这样的体验活动,特别新鲜有趣。沉醉于如何把面团捏好之中,忘却了各种各样的烦恼,放松了心情。

非遗研学行作为外国语学院“非遗体验坊”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将非遗引进校园的同时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非遗园区,深度感受非遗之美。下一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推进“理解中国,沟通世界”,坚持精品化、多元化、规范化,打造具有外语特色、深受同学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