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建设、外语何为 ——外国语学院党员“两会”学习心得 (第三期)

作者:时间:2024-03-29 22:18浏览:字体:

随着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我们又一次全方位、多角度见证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在两会上,人民的期待与梦想通过一条条提案汇聚为治国理政共识良策,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为加深各位党员同志对两会精神的理解,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等讲话精神的了解,深入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外国语学院党委特组织各支部党员开展主题为“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学习心得撰写活动。


外国语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教师心得:


【教师二支部书记、大外部教师 罗志红

通过对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让我深刻明白我们教师自己先要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悉心辅导,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外语学习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为国家的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我们也要利用外语优势,传播中国文化。通过翻译中国优秀作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技术思维,在语言与数据科学、计算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交叉融合中,引领学生与时俱进,为未来而学,向世界而行。


【教师二支部宣传委员、大外部教师 马敖

作为教师,建设强国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而当今世界,在国际贸易、外交、学术交流等各个领域,英语都是通用语因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水平构成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一个精通专业、善用英语,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将是强国建设最需要的人才,有了这样的人才,先进的科学技术才得以交流,优秀的中国文化才得以传播因此,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每个英语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这样的责任日臻重大。


【教师二支部组织委员、大外部教师 王颖】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其次,外语教育与科技的融合能够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外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在线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另外,全球化的深入和广泛的国际合作更需要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文化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能更广泛地接触不同文化,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帮助其更好地避免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教师二支部党员、大外部教师 龙敬】

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英语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仅使学生获得英语语言技能,还应包括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触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讲话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和鼓舞,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引导者,英语教师的思想观念、言谈举止,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中华优秀文化修养,保持强烈的文化自觉,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构建起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坚定自信。


教师二支部党员、大外部教师 贺庆华】

2024年全国两会着重提到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认为这在我们的教学上具体体现为:

教学态度要认真严谨且耐心亲和。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促使学生养成勤勉认真的学习风气,培养其敬畏课堂,尊重知识,好学进取的意识。

钻研学生发展知识,提升课堂内外管理能力,促进教学效果。学生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学情了解,所以我会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堂学情调查,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达到提高课堂管理质量和促进教学效果之目的。

坚持专业学习,拓展深化学科知识,增强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自身弱点,不断加强学科理论和学科知识学习,且将其与教学相结合,做到教与学相长,互相促进。

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努力科研,提升学术水平和深化学科知识,达到“以研促学促教”目的。


教师二支部党员、大外部教师 袁媛】

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代表中国。

此外,作为英语教育者,我们还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实操过程中学生均表示很感兴趣。


教师二支部党员、大外部教师 罗茜】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认为应当抓住机遇,推进创新,全面提高外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首先,推动外语教育课程思政,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和政治理论素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能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准确、客观、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立场,表述中国理念;还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自信,秉持坚守与开放相统一的文化品质,尊重文化多样性,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其次,推进语言和科技交叉融合,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出现,更加凸显了语言作为人工智能时代底层数据的功能价值。应深化对语言能力内涵的理解,强化语言科学和语言数据意识,不能再技术性地把语言能力仅仅看作人和人之间交际的工具,要强化学生创造性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语言技能及数字技能的能力。


教师二支部党员、大外部教师 陈红宇】

在参与外国语学院党支部关于“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主题学习后,我深感外国语学院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摇篮,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大外教师,我认识到我们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殷切期望

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和区域国别学研究是当下的战略重点,我们应把握这一机遇,推动“语言学转向”,将语言学习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添砖加瓦。


教师二支部党员、大外部教师 左盈】

我深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讲话对于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意义,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以下三点感受。

首先,外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对于强国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高水平的外语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懂外语、通世界的人才,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外语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的重要性。其次,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外语能力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最后,在强国建设中,外语教育还能促进跨文化交际。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从而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二支部党员、大外部教师 李丹】

外语学科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语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服务于国家的语言政策和文化传播。此外,大学外语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外语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这些人才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最后,大学外语还可以与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交叉研究,探索新的应用领域。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新的增长点,为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次,则无不成。两会中委员们的精彩发言富有干劲与决心,做到了集民声,聚众力,传递出澎湃的奋斗强音。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我们学习并传承两会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