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载历程,后大运,新跨越,外语新发展 ——外国语学院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会暨主题党日观摩活动师生寄语

作者:时间:2024-01-05 10:56浏览:字体:

第二期)

韶华流转,盛世如约。四十五载风雨兼程,四十五载砥砺耕耘,四十五载上下求索,历经沧桑,成都大学迎来了四十五周年校庆。在成大四十五年的岁月中,桃李千枝;在成大四十五年的丰碑下,流淌着的是道德的源泉,矗立着的是精神的旗帜;在学校战略引领下,我校师资力量不断充实,莘莘学子不断成长。在这片沁润着青春热血和辛勤汗水的沃土,记录着师长的师德风范,记录着学子的努力拼搏,记录着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四十五年的光阴流转和薪火相传,记录着大运的盛夏之约。一代代成大人一路走来,奋斗昂扬!

部分师生书面寄语:

【院纪委委员、大外部教师李丹】

在人工智能给文科专业带来巨大挑战的今天,外语学科的专业使命不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能够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作为英语教师,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过硬的语言技能是未来职业的基础,但却远远不够,还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同时关注国内外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了解英语语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探索更加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为教师,应该首先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此外,还应当注重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和一些“软实力”的养成。新文科强调跨学科的教学,英语专业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实现“外语+”的培养效果,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领域应用能力。

最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学院党委委员、大外部副主任谢爽】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外语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这包括深入了解外语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要传承坚守学校学院优秀精神品质。这意味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如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等,将这些精神品质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再次,我们要迎接机遇挑战推进学院学科专业创新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工作,推动学科专业发展;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要关注社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最后,我们要培育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族命运、关爱他人福祉,成为具有时代担当的新人。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要担当起外语学科专业的使命,传承坚守学校学院优秀精神品质,迎接机遇挑战推进学院学科专业创新发展和培育时代新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盟盟员、英语系主任杨蓓】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为语言教育、语言服务和翻译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立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提出了“大翻译人才观”,强调了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翻译精神的培养以及自主翻译体系的构建,以提升翻译人才的思考力、服务力、技术力和胜任力,推动翻译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成都市AI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5,AI产业规模年增长率为107%,全市GDP占比2.1%。2022年,成都市委明确“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2023年,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在这个新时代,外语学科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责任。

随着学校国际化战略、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外语学科在人才培养上应转向培养具备新技术赋能语言服务的人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语言服务翻译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外语学科应加强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提高语言服务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要注重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语言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语言服务翻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应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服务实习实践项目,在一线工作中感悟,提高语言服务翻译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中共党员、党政办主任敬晶】

今年是贯彻落实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三年疫情后,防控政策调整放开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作为学院党政办负责人,我将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强“四心”、增“四度”,不断提升工作的系统性、开拓性和时效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为学校、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要紧扣中心,政治站位更有高度。党政办既是党办也是行政办,要求我们带头展现敏锐的政治觉悟、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政治信念。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党政办工作要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强则人心齐,人心齐才能发展好”的理念,发挥党建“把方向、议大事、促落实”的作用,推动学校、学院的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第二,要增强信心,工作落实凸显力度。党政办作为学院日常运转桥梁枢纽,是牵头部门,也是落实部门,必须行动迅速、执行高效、落实有力。要当好“扩音器”,及时向教职工传达学校、学院重大会议精神、重要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要学会“弹钢琴”,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理清头绪、分清主次、辨别缓急,做到“急事快办、要事催办”;要擅长“钉钉子”,对重点工作、急难险重任务,要敢于斗真碰硬、履职担当。

第三,要磨炼耐心,服务保障体现温度。党政办作为学院“后勤管家”,学院日常运转事务繁杂、需求多样,既要领导放心,也要师生满意,考验我们的耐心、细心。要坚持靠前服务,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声音,用细致入微的工作化解各类矛盾。要调整好个人心态,要增强同理心、共情感,经常转换角度思考工作、理解他人,绝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工作。要保持好的工作状态,协调联系要有礼有节,办文办事要快捷高效,不瞻前顾后、拖泥带水,充分展示党政办的良好状态。

第四,要秉承公心,廉洁从政坚守尺度。党政办经手财务,也是学院重要廉政风险点之一。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严格落实财经管理制度,不断规范财务工作。要划清“公与私”的界线,不碰“纪与法”的红线。要把党纪国法的原则和精神内化于心,牢固树立法纪意识,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主动将个人言行置于党纪国法刚性约束之下,慎独慎微、慎言慎行。

新时代号角嘹亮,新征程战鼓催征。接下来,我将以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立足党政办工作岗位职责,从实际行动做起,坚持以学铸魂、以学促干,切实转变作风,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共党员、泰语系主任林艺佳】

在新时代外语学科的使命面前,外语人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进,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备受关注。语言的教学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连接中外交流的桥梁。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我们教师尤其应积极融入其中。AI技术的应用为外语学习和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利用AI工具提高和丰富语言教学运用场景,例如带领泰语专业学生与科大讯飞携手进一步完善AI翻译的泰语语料库。同时,我们也要关注AI对翻译行业的影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专业系部要深化学科与产业需求交叉融合,培养新技术赋能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学习人工智能语言服务与翻译技术的需要、培养大学生“人工智能+语言+翻译技术”复合能力。过去一年,我们师生也积极参与投身城市语言服务,为西博会、一带一路科技大会、产业落地揭牌等提供了口译服务。我们的实践也是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努力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为成都市的文化交流、商务合作等方面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持。

成都大学的国际化和数字化发展战略为我们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国际视野,也为我们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专业系部教师要站在数字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的高度。专业建设要产教融合、科研创新、国际融通,推进学科交叉、新技术赋能,强化案例教学。国家语言战略的重要性,也勉励外语教师与学校同行,与科技同行,勇担时代使命,培养学生掌握外语语言,以新技术赋能姿态和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新竞争力,师生共同推进文化传播,实现文明互鉴。


【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英语4班 李昊锦】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时代外语学科以及外语学习者的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认识语言在国家以及国际的角色,认识外语学习者在国家以及国际中的定位。其次,我们要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求变,提高自身专业质量和社会适应性。我们还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在学好语言的基础上,涉足如社会科学等领域,顺应时代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最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外语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外语学科专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还能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相信我们我们一起努力,阳光会永远灿烂,万物定各成其美。

【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英语1班 王茜仪】

在新时代,外语学科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更是要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着力培养"语言服务+国际传播"面向、兼具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可持续发展和技术思维的复合型"外语+"国际化人才。我们应当秉持着外语专业的责任感,认清当今时代主题,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全球社会。传承学院优秀精神品质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新时代国家语言战略使命,培养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国际化人才。要将学院的优秀精神品质贯穿于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成为学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榜样。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胸怀,善于借助外部资源和先进理念,推进学科专业创新发展。通过与国际一流学府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专业实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育时代新人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社会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社会贡献力量。


  【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英语2班 冯灵心】

今年,成都大学迎来建校45周年华诞,正式进入了后大运时期,我们也将踏上新的征程,共同展望外语学科专业新的建设和发展。回顾这45载办学历程,我们学校和学院在外语学科专业方面取得了嘱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离不开学校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青年学子应主动承担新时代赋予外语学科专业的新使命,努力学习,拓宽国际视野,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青年学子应勤奋刻苦、团结创新、诚实守信,传承坚守学校学院的优秀精神品质,并不断将其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新时代既然给予了我们机遇和挑战,我们就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推进学院学科专业的创新发展。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外语学科专业的新篇章!


  【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商务英语1班 李春俊】

很荣幸与大家探讨如何担当新时代外语学科专业使命、如何传承坚守学校学院优秀精神品质、如何迎接机遇挑战推进学院学科专业创新发展和培育时代新人。首先,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使命,那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外语人才。为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的国际交流渠道。其次,我们要传承学校学院的优秀精神品质,如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这些品质是我们学院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最后,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积极推进学院学科专业的创新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沿研究;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英语4班 巫建楠】

我非常荣幸能够和老师们一起,回顾我们学校45年的办学历程,展望外语学科的新发展。首先,我们要担当新时代外语学科专业的使命。作为外语学科专业的学子,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即为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交流做出贡献。我们要努力学习外语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国家的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国家和世界的发展需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我们要传承坚守学校学院的优秀精神品质。学院一直以来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种精神品质是我们外语学科专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品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上大学两年的时间里我有意识的在参加一些国际赛事、国际交流,来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

四十五载上下求索、四十五年砥砺奋进,沉淀出英才辈出的精英摇篮。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让我们共同展望未来,携手共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