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最美党员李若珺:将口译实战带入我的课堂

作者:学工办时间:2019-09-24 10:05浏览:字体:

QQ截图20190911202601.png


微信图片_20190915223621_副本.jpg


  【人物简介】李若珺,中共党员,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双师型英语教师,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应用语言学系、英国巴斯大学同声传译系,获得对外英语教学(TESOL)硕士和口笔译(同声传译方向)双硕士学位。曾在联合国维也纳分处实习。2017年,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2018年,获得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全国总决赛翻译专业组“最佳人气奖”;2019年,获得成都大学第三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称号。  

  【教育心得】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选择口译:亲眼目睹历史的创造让她拥有使命感

 

  李若珺从小对语言就有一种天生的爱好,中学就读双语学校,打下了相对坚实的英语基础,由于热爱,报考大学时她只填了一个专业,就是英语。李若珺之前最开始选择的是应用语言学方向,而真正接触到翻译是她当时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就读的时候,在当地的孔子学院,有一次高端会议,李若珺的班主任推荐她去做翻译,从那一次开始李若珺就正式和翻译触电了。

 

  后来,李若珺申请了英国巴斯大学的同声传译系,去接受专业的培训,不断提升自己。巴斯大学的口译专业很强,学校和市场对接度高,为她授课的是联合国签约译员,第一节课就开始实战演练。当时授课的大部分材料也是来自联合国各类会议,难度很大,困难很大,李若珺的进步也很快。

 

双师定义:我要将行业实战经验带给学生

 

  李若珺是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她认为口译译员和教师这两个身份是相互促进。对教师这个职业,李若珺始终要求自己要保有一种神圣感,教师的影响力一定要是正面的。李若珺参加口译工作会使用一个标准,就是她做的这场会一定要能够为自己的教学积累新的素材,回去以后能够传达给学生,这个会一定要是对自身的成长有意义,对她的学生有帮助,带着他们去解锁一个个未知的领域。李若珺坚守住自己的教师岗位,同时也利用翻译这个身份去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做翻译实践去做更好的教师。

 

台下功夫:双语能力 + 综合素养

 

  李若珺认为,翻译工作是一个语言性的工作,那自己的双语能力一定要非常强,也就是自己的母语和自己的英语的基础都要非常的好。那英语方面的话就是听、说、读、写、译都要非常的优秀。李若珺经常告诉学生,要快速学习的话很多材料是需要阅读能力,写和说也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一个写的时候非常有逻辑的讲者,说的时候肯定也是非常有逻辑的,这是相通的。她还告诉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要求也很高,特别是英语翻译成汉语,因为首先自己要听懂,你才能翻出来,所以这个对双语能力要求很高。

 

  李若珺时常告诫学生,作译员必须要有很高的综合素养,包括沟通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礼仪修养等。译员要学会主动沟通,接到一个任务后,主办方不一定会有很周全的安排,这时你需要主动,尽可能多的获取所需的信息、文件、资料,并告知翻译必备的条件。然后是临场应变能力和礼仪修养也很重要。除此之外,翻译还应该拥有一定的文化厚度,一个好的翻译一定不只是语言功底很好,还要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课堂之外:学习提高的机会无处不在

 

  为了每天都会保证翻译和教学都有输入,李若珺养成了看(或听)新闻的习惯,了解时政,她一边看(听)一边就不自觉做起了口译,练汉译英。闲暇的时间,李若珺也会看一些优质的美剧、英剧、BBC纪录片,以此了解各个领域的信息,诸如国外当下的生活、思维、谈话方式等等,这对做好翻译和教好学生都是有帮助。

 

  “有心愿,无目的”(Have a purpose not a goal),李若珺也有自己的座右铭,她认为这句话对自己很受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对这件事情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愿望,就努力地去把它做好,但是自己不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做它,因为“目的”往往代表着功利性和压迫感,是一种被动的反弹,李若珺认为这种心理暗示是不好的。

 

  李若珺总是说,太过于功利的,外在的“目的性”追求有时可能会把自己本来应该有的正能量给消耗掉。一种东方人的智慧,一个人只有心态平稳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