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20日,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教育部门领导、全国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高校外语院系负责人及一线教师共1000余人参加此次盛会。教育部高教司刘贵芹副司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钟美荪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坚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本会场主持人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洪新教授首先发言,蒋教授从英国近两个世纪的人文与科学之争出发,结合现代大学的理想,论述了人文教育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与教学实际,指出当前英语专业在办学理念及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提出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变革,塑造生生互助、师生交流的学院派氛围。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外语教育中人们长期以来只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患上“思辨缺席症”。文教授建议将现有的“双基”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全人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提出“教单科(外语)、育全人”的教育理念。在发言中文教授与参会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实现外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
南京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张权教授认为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改变行为”,而是为了“改变经历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担负起向全人教育转变的重任。张教授以南京理工大学的课程改革为例进行分析,倡导关注学生的生存处境,让语言学习成为有意义的生命活动,使学生成为自觉自为的生命个体,成为运用语言、把握命运的幸福之人。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刘建刚教授阐述了他对全人教育理念的理解。刘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培养外语人才不仅要重视他们的语言输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更要重视他们的全人素质。外语人才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意识,例如待人接物、函件往来的方式方法、态度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史志康教授即席发言,畅谈他对全人教育的理解,指出要想成为全人,首要的是培养“爱读书”的基本能力,提倡读杂书。史教授具体阐释了多读书的三种境界:学习技巧、丰富头脑、拓宽胸襟,为全人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思路。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系系主任张丽敏副教授介绍了该系践行全人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改革。改革中提倡“十全十美”的全人教育理念,把传统的通识教育理念与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现状结合起来,对英语类通识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研究,整合现有英语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马道山教授就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英语教学展开发言,探讨如何用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引领高校英语教学,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英语课堂,以及如何培养致力于对外传播的高素质国际化英语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明利教授探讨了外语教育与人文精神之间的本质关系。指出外语教学归根到底是以人文精神培育为目的的外语教育,应走出“语言是工具”的误区。外语教学的本质是由语言的诸功能所决定、以文化传授为目标、以认得教育为潜在目的的活动。
最后,蒋洪新教授代表本分会场做了总结汇报。本分会场发言人院校背景各异,却有着相同的期望,都希望围绕全人教育理念这个核心,积极主动地开展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发言人结合国情、校情谈全人教育,各个院校在具体实践上都各显神通,走出了符合各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值得兄弟院校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