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周雪峰谈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党政办时间:2019-04-23 10:30浏览:字体:

  一、谈教育教学改革的“三痛”

 

  2012年9月15日,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高等教育处处长周雪峰在宜宾师范学院作了题为《再说教育教学改革的“难处”与“痛处”》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周雪峰针对他三年前在宜宾学院第三次教育工作会上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的观点,就“难处”与“痛处” 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讲解。

 

  周雪峰首先从课程改革的性质与特点入手,对课程改革的“难处”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他指出,教育改革基于对教学的追求,需要激情、胆略和智慧。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当前大学课程存在的“重教师本位轻学生本位、重学科本位轻素质本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传统固守轻方法创新”四个带有共性的问题。针对“何以克难”的问题,他提出了改变观念、改变内容、改变方法、改变评价的观点。他说,课程改革需要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人才多样化、系统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当前宜宾学院正在进行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建设、通识核心课程制度建设、应用实践课程制度建设、拓展类课程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他强调在学科建设中,应注重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和探索才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周雪峰在2009年提出观念转变之痛、素质提升之痛、利益调整之痛的“三痛”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到“制度之痛和态度之痛”。他说,教师的风貌影响着学生,我们的教师应该在工作中少一点抱怨、倦怠,多一点行动、改变,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风格和品格,在学生中树立一面旗帜,才能拥有革命教育家徐特立所说的“‘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教师的完全人格。”

 

  二、谈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2015年6月17日,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雪峰应邀为内江师范学院处级领导干部作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专题讲座。

 

  关于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的问题,周雪峰表示,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旨在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基础教育而言,主要解决在公平基础上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职业教育要在开放的条件下推进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则是要在大众化的背景下深化内涵发展。高等教育实施内涵发展,要重点紧扣五句话来把握,即:一要紧扣目标,紧扣办学目标和质量目标,把握住提高质量这个内涵发展的核心;二要发挥功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三要优化结构,包括宏观的类型、布局、层次结构,中观的专业结构,围观的课程、知识能力结构,要认识到优化结构是提升内涵的题中应有之义;四要贯穿全程,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全面改革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内涵发展的核心;五要突出特色,即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新一轮高等院校综合改革是本次专题讲座的重点。周雪峰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要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他指出,新一轮高等院校综合改革是全方位的,重点在制度的变革,其中又以两方面最为重要,即:现代大学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他说,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主要解决大学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基础的问题,人才培养制度是高校作为社会结构存在的核心价值,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是围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制度建设。

 

  在新一轮改革中,各高校直接面临的就是“十三五”如何发展的问题。周雪峰依据《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分析指出,未来高校类型分化将要加剧,职教发展中心将要上移,高教和职教发展融合将要加深。他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向“新型”迈进,走一条新路,而不能仅仅成为传统高校的增量。周雪峰还结合《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2020年)》,从政策引导、学校自主、社会检验、试点先行四个方面就推进地方高等院校的转型进行了分析,对当下的“本科痴迷”现象进行了批判,对高校存在的重层次轻类型、认为研究型比应用型高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廓清,希望地方高等院校迅速走出身份困惑,真正按照《纲要》的要求,在“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周雪峰谈到,转型是方向,必须坚定不移;转型是攻坚,必须协同作战;转型是过程,必须坚忍不拔地持续推进。对于地方高等院校究竟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周雪峰希望大家把握四个要点:一是从层次本位转向类型本位,以特色为要;二是从学校本位转向社会本位,以需求为上;三是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以能力为重;四是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以育人为本,同时注重德育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