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正处在“双一流”首个五年建设周期即将收官的关键阶段,也是提高质量、变轨超车、改革创新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按照“双一流”建设的内涵要求,更加注重结构布局优化协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资源有效集成配置,理清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新路径,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强基固本。
加强顶层设计引领
建立“双一流”建设任务责任制,编制2020年度“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计划,开展2020年项目立项工作。重点筹划国家新一轮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工作,完善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的多科性学科体系。进一步树立“外、特、精、通”的办学理念,构建思路清晰、不同板块相互支撑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北外话语体系,推动校内跨学科协同研究和智库研究,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和国际学术会议。培育北外学派,编辑出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文库》,形成新时代北外发展的新气象。要消除教师的年度科研空白点,加大科研培养力度,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合作。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和智能化教室,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教育环境,开展教师智能素养提升培训,引导教师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占领人才培养高地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算得上是世界一流大学。学生质量和创新能力是大学和学科排名指标体系的重要维度。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考察北外时的讲话精神,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主动应对中华民族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完善通识课程体系,推进专业交叉融合,保持本科教育优势,加快本硕博贯通培养,抢占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高端翻译人才等高素质涉外人才的培养高地,引领全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
做强做尖外语学科
外语学科是外国语大学的优势所在、力量之源、看家本领。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与我校一同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的还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延边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5所院校。若把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也纳入其中,那么进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高校还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外语类兄弟院校的赶超,还要接受综合类院校的挑战。一所大学的特色学科和主学科不能直接与一流学科画等号,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长期积累、重点突破,坚持“大语做强、中语做优、小语做强”的外国语言文学发展战略,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英语作为大语种要守正创新、强化优势,德语、法语、俄语、西语、日语、阿语等中间层次语种要拓展内涵、优化升级,非通用语要加快建设、填补空白。只有不同类型的学科都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我们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水平才会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科学平衡“综合”与“特色”
“双一流”建设需要整个学校的全面提升和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化与特色化属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一组关系,综合化需以特色化为导引,特色化需要以综合化为基础。非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能力。我们要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以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为支撑,整合学科资源,促进交叉融合,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国际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要站在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政治高度,尊重学科规律,凝练特色优势,引进学科人才,组建攻坚团队,力争在一级学科博士点上取得新突破。
深化学科融合渗透
北京市为重点打造前沿学科、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加快北京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遴选了一批“高精尖”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我校“外语教育学”作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成功入选。北外的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要紧密对接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系统探究外语教育规律和本质,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理论,形成新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国家整体外语教育能力提升。
重点突破重大项目
“双一流”建设应是突破性工程,要围绕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组建协同创新平台。主干学科引领发展方向,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不能简单地搞平衡、铺摊子。我校涵盖文、法、经、管、工等多个学科,在外语学科内部又涉及众多语种,要改革现有的学科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按照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翻译学、比较文明与跨文化研究等五大学科领域,瞄准国际标准,打造一流科研创新团队。同时,要新建世界语言博物馆、扩建北外校史馆,编辑出版《“一带一路”国家教育文化大系》《北外学术文库》,确定“双一流”建设标志性成果名录。
对照指标明确方向
“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校在国内国际可比指标上达到一流。在教育部公布的一流学科名单里,现代语言学、语言学等学科名称在国内并没有如此划分,这是QS的划分标准,表明双一流名单参照了QS等国际排名。但我们也要看到,QS、USNews等国际评价机构很重视科研成果。我们对科研成果、学术声誉、学生质量、师资队伍、国际视野等方面评价指标的选取,既要尊重国际标准,又要体现中国特色,还要结合北外实际,合理确定指标体系,明确努力方向,提升学校的国家贡献度、国际影响力。
加快人才国际化建设
新时代,我们的舞台是世界舞台,我们的坐标是国际坐标,我们的竞争是国际竞争,这要求我们的人才队伍应是国际化人才队伍,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竞争体系。一方面,要引进来。实施海外领军人才引智项目、海外优秀留学生交流项目,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保障机制,鼓励优秀教学模式的传承和发展,鼓励创新科研项目的立项与开发,确保国际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另一方面,要走出去。推动外语教师走出去,利用各种平台赴“一带一路”国家访学研修或到国际组织实习,促进知识结构的转化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学科骨干走出去,利用学术休假周,对接国际前沿,在国际会议、国际期刊上发出北外声音,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推动管理人员走出去,密切关注本领域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吸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模式,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动适应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要积极应对。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开发的教师发展智慧平台和教师智能素养提升平台已初具规模。北外要适应科技革命大潮,运用人工智能手段,推动心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研究深入互动,深入探索语言学研究新领域。下一步,还要探索利用虚拟技术建设模拟联合国等智能化、场景化的教学环境,让更真实的国际体验、更高效的外语实践成为可能。
统筹资金有效使用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充足的资金,更需要有效的资金管理。一方面,要合理配置资金,对照国家需求和指标体系,加大对人才引进、重大项目、短板项目、创新项目的投入力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配置;另一方面,要有效使用资金,抓好预算执行管理,做好动态调整。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王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