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图/文 段智鹏 邓可)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锻炼个人能力,为帮助大一新生了解熟悉暑期实践活动的相关工作,我院于10月21日晚上18:30在2221教室以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分享为主题开展了一场交流会活动。此次交流会由我院四个优秀的实践团队进行交流分享。

活动伊始,院级项目“古城镇发展现状与未来潜力发展”负责人白静琪(23级英语2班)在分享中提到实践活动对每位同学的重要性。她强调,暑期实践不仅是丰富个人履历的重要机会,更是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的良好平台。白静琪结合自身的实践故事,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以选题目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实践总结为重点,结合相关图文,清晰明了地为同学们展示了如何选题,如何实践,如何分工,注意事项等,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紧接着是校级项目“轻轻推开一扇窗:童心遇见多彩文化”的两位主要成员曾灏(23级商务英语2班)和杨琴(23级英语2班)的分享时间,他们介绍了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关爱视障儿童,通过视频以及图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将专业特色和视障儿童教育相结合,并呼吁大家一起关心和爱护视障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幸福。随后,两位同学就实践选题和实践形式进行了介绍,以此提醒同学们选题要有研究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随后,校级项目“指畔生花,绣美天府—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的传承与发展”负责人张可可(22级商务英语1班)进行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的讲解。内容主要分为项目背景,调查过程,媒体宣传,成果转化四个部分。接着,张可可同学讲到,为使实践成果更有代表性,整个团队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并制作了双语视频,在微博,公众号等短视频平台发表,得到了良好的反响和支持。

最后,院级项目“成都市洪安镇乡村振兴研究调查”团队成员沙马木干(23级泰语1班)分享了他们在洪安镇乡村实践采访的经历。他们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了实践活动,与老人展开对话、与同学进行交谈,了解到洪安镇的相关内容。分享之后,沙马木干和大一同学们交流了许多经验,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24级同学收获颇丰。

所有项目团队分享结束后,学生会主席何佳宜就暑期社会实践相关文件细则进行了讲解,并呼吁同学们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暑假实践活动,以增强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实践技能。最后,全体同学进行了合照留影,本次交流会圆满结束。

(审稿裴天凤)